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族人民共谱新征程华章

——澜沧县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综述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3/6/26 10:02:33  点击数:

本网讯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交汇处,辖20 个乡(镇)、165个村委会(社区)、270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9.16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云南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三次给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回信、一次致贺信,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普洱市、澜沧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澜沧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作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形有感有效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全社会各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单位47个、市级示范单位46个、县级示范单位106个,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澜沧县也于2021年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

澜沧县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全县“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纳入政治考察、县委巡察、督查检查、考核考评等重要内容。三年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共计安排268.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创建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层层抓落实,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同志在创建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织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责任网格,实现了创建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系统谋划、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与此同时,澜沧县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构建了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各级党组织为主体,基层党员为重点的理论学习体系。近3年来,共举行23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860余人次参与学习;录制“各级领导干部谈创建”短片,组织20 个乡(镇)主要领导录制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访谈视频,进一步统一思想。广泛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等主题教育,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优良传统,结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用好澜沧县跨越式发展活教材,帮助各族群众算清国家投入账,激发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的感恩和热爱。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面推进

澜沧县坚持把保护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启动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编制、创作、出版、拍摄了一批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和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图书、音乐、舞蹈、剧目、影视等文艺作品。打造老达保、班利、龙竹棚、大歇场、东主书院等文化创作基地,话剧《农民院士》等优秀剧目在全国巡演,舞蹈《摆出一个春天》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大型歌舞诗《牡帕密帕》、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春到拉祜山》、歌曲《拉祜四季调》、原生态歌曲《山谷里的歌》、情景剧《芦笙吹响幸福来》等文化文艺作品荣获云南省各类金奖,酒井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春节、中秋节、葫芦节、泼水节等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美美与共。通过实施“红旗飘飘”工程,边境一线家家户户屋顶上都飘扬着国旗、党旗,村村寨寨传唱着“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感恩新时代”的歌曲。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三件大事”以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基层宣讲、诗歌朗诵、广场舞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形象、中华文化关键符号深入机关、农村、校园、社区、企业等各行业各领域和网络空间,“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已成为澜沧各民族的共同心声。

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澜沧县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0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1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7996户21117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真正实现了全国“直过民族”区域最大、人口最多县“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景迈机场建成通航,思澜高速建成通车,5条出县交通主干道全部建成二级公路,所有建制村及95%以上的村民小组道路实现硬化,全县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全市首位,澜沧县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加快构建,再次拉近了与全国各族同胞的距离,增进了与全国各族同胞的交往交流交融。高质量推进2个边境乡8个沿边行政村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将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民族文化、边境特色等有机结合,谋划打造一批生态宜居型、文旅融合型、边贸助推型、睦邻友好型村寨,69个自然村4597户16894人直接受益,“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成为边境一线村村寨寨新常态。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稳岗促增收专项行动,推动异地转移就业,整体推进民族地区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民生福祉。2022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503元、14107元,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

澜沧县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建成全县最大的县城集中安置点娜登社区,安置9个乡(镇)24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各民族进一步实现互嵌融居;上允镇劳公拢集中安置区(勐允社区)被国家发改委授予“美丽搬迁安置区典型”。高标准编制印发“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专项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石榴红”工程,大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交流联谊活动,多民族共居一个村寨、各族学生同校同班、一个家庭中有多种民族成份的情况更加普遍,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聚焦旅游新线路、新业态,做精乡村旅游、民族风情体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产品,旅游人次从2020年的233.84万人次增长到2022年640.14万人次;通过打造澜沧新街,创造了一个“乡街子”辐射带动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甚至昆明等周边州(市)、数万各族群众常态化往来澜沧的交融样本。沪滇协作扎实推进,通过街镇乡村结对、村企结对、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东西部地区构建起日益紧密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共同体。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澜沧县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确保民族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其中,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全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以推进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为各族群众提供多元解纷和诉讼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双语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作用,深化“分调裁审”改革,于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澜沧县法治建设取得实效。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加强三级综治中心和调解治保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建立完善村(居)民小组自治规章制度,通过兼职委员、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不断延伸党组织辐射力,切实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民族事务治理的强大效能。实施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书记抓边防”和“四级段长制”,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边境立体化建设,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因素风险隐患的监测监管、联动处置等机制,深入开展“军警地共建”“国门党建”,全面深化“五户联防、十户联保”邻里守望模式、“同心互助”单元化管理模式,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澜沧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指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澜沧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澜沧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为把澜沧县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澜沧示范而不懈奋斗!(市委统战部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宁洱县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校园 下一篇: 浇灌“团结花” 共绘“同心圆...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