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创建动态 >> 列表

 

孟连:在时光里抚触民族团结发展脉络

  来源:云南网 时间:2018/9/10 点击:1765

 

众所周知,云南各民族团结互助,情同手足。追溯历史,这样深厚的情感从何而来?9月5日,“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采访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暨改革开放40周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媒体采访团赶到了此行的第一站——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在孟连宣抚司署寻找到了答案的一部分。原来,早在700多年前,孟连民族团结的美好局面就有迹可循。

傣汉合璧的“金色王宫”

孟连宣抚司署原是傣族世袭土司刀氏的衙署,傣语称“贺罕”,意思是“金色的王宫”。

孟连宣抚司署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清朝时期经历了损毁和重建。现存建筑群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

当时的刀氏土司是傣族,但孟连宣抚司署却融合了傣汉两种传统建筑风格。

整座宣抚司署是木结构,大门门堂为二叠小歇山飞檐斗拱,繁复华丽的装饰充分显示主人的地位,明显受到汉族儒家思想的影响。议事厅又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六排四十七棵柱子整齐排列,微风吹过,凉爽异常。

类似这样傣汉合璧的痕迹不胜枚举。现在,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主要展示孟连历史文化文物。在这些文物中,还包含有清朝政府下发给土司的官服,这是孟连地区和中原地区往来的重要证据,也为宣抚司署汉族建筑风格的来源提供了历史依据。

据讲解员介绍,刀氏土司在孟连地区传袭了28任,末代土司刀派洪还曾留学海外,对孟连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民族共同管理事务

在孟连宣抚司署的政权网络中,土司下还设大臣和议事庭。议事庭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官员任免和重大事务,权力很大。就算是土司的决定,也需要得到议事庭的支持,才能得以实施。

而议事庭的成员中,就包含了傣族、拉祜族和佤族。大家为各自的民族“代言”,共同管理本地区事务。

在这种制度下,土司需要公正处事,维护各民族共同的利益,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据了解,历史上,傣族土司刀氏和拉祜族、佤族多有通婚,表示自己公正中立的立场。

在土司的影响下,孟连县各族相互通婚的传统由来已久。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都有几门其他少数民族的亲戚,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走动,节庆共同庆祝,难处共同度过,手足相亲,血脉相连。

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圣地

时至今日,孟连宣抚司署已经成为当地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圣地。宣抚司署的展柜里,傣族、拉祜族、佤族的服饰摆在一起,傣族、拉祜族、佤族的介绍相依相偎,正如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处场景。

自从被划归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以来,孟连宣抚司署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澜沧景迈机场通航之后,参观者日见增多。2017年,接待参观者约15万人。

博物馆的副馆长叶好告诉记者,除了做好展览,服务游客之外,博物馆还深入村寨、学校、军营、社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傣族、拉祜族、佤族等,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用当地的民族语言和当地人进行交流。再结合近年来,孟连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互相推进,效果明显。

博物馆还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讲解员培训,发动年轻群体参与到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中来,促使年轻群体了解民族文化、传播民族团结历史,也受到了学生群体的欢迎。叶好说,培训班的名额根本不够用,50个名额常常引来70、80人争抢报名。讲解优秀的就有机会留在博物馆工作,因此博物馆的讲解员都很优秀、很有热情。

此外,博物馆还开展宣抚古乐表演,促进相关曲目的传承。成立了傣族、拉祜族、佤族编制协会,培养文化传承人。

天长日久,孟连宣抚司署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叶好说,就算是维修也一定要修旧如旧,保持文化风貌的原汁原味,一旦哪里“走形”,群众都会反应、举报。或许,大家都深深眷顾这个承载了民族团结历史的建筑群落,唯愿其久远传承。

云南网记者 范春艳

 
 
CopyRight www.puernews.com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 中共普洱市委统战部 普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