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示范典型 >> 列表

 

澜沧:竹塘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来源:澜沧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 时间:2021/9/14 点击:1631

 

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全乡80%的人口为“直过民族”拉祜族,由于受社会发育程度低、群众综合素质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制约,区域内茅草房、杈杈房、挂墙房随处可见,村组道路晴通雨阻,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在2020年全乡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前,贫困发生率达43.05%,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随着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入,竹塘乡党委政府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全乡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覆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华能集团帮扶“直过民族”、省市民族宗教部门重点扶持等重大机遇,立足区域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区位等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重点实施基础设施、科技示范、文化传承、素质提升等项目,打造了集“科技示范、生态绿色、民族特色、旅游观光”一体的美丽拉祜山乡,践行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


图片

图片


——党建引领 多措并举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明确乡党委书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齐抓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责任体系,积极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增强了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意识,树牢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竹塘实际编制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示范建设五年规划(2012—2016年)》《云南省“3121”工程竹塘乡示范建设规划》,按照“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梯次推进”的原则,投入资金2.1亿元,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升等项目,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问题。三是坚持协调推进,成立竹塘乡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示范建设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协调县级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竹塘乡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区筑牢了坚实基础。四是坚持示范引领,集中优势资源对具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山寨”典型代表的蒿枝坝村民小组、老缅大寨进行重点打造,蒿枝坝被评为“澜沧县十佳美丽新农村”之一、老缅大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竹塘乡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东主村老缅大寨村民小组等7个村组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全乡乃至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

图片


——聚焦素质提升 摆脱贫困意识

面对村组干部和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综合素质偏低的实际,竹塘乡坚持智志双扶,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三个一”行动,以双语科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院士专家指导班”培训以及“火塘夜校”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载体年均培训农民群众1万人次以上,广大群众树立了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的观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观念更新“双丰收”,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碍,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更加坚定。


图片

图片


——传承拉祜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

面对保存有完好的拉祜族风俗文化、拥有较为完整的民族风情和文化技艺这一乡情,竹塘乡深入挖掘整理民间流传的民族文化遗产,以国家级“芦笙舞”传承人李增保为带动引领,制定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通过培养文化传承带头人及骨干、组建文艺队、传承“芦笙舞”和《牡帕密帕》等方式,大力推动拉祜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目前,大塘子村芦笙舞传承馆建成使用,全乡11个行政村全覆盖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地1个,文化传承带头人9人、骨干13人,组建文艺队109支。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澜沧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

 
 
CopyRight www.puernews.com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 中共普洱市委统战部 普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