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民族文化 >> 列表

 

普洱市宁洱县:小小葫芦笙 绽放非遗文化魅力

  来源:宁洱发布 时间:2024/1/25 点击:377

 

调生于歌,乐成于器,行乐必舞。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集歌、乐、舞功用为一体的葫芦笙,是群众使用最频繁的民族乐器之一,葫芦笙舞更成为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小小的葫芦笙,不断绽放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吹奏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

近日,记者走进德安乡兰庆村看到,在村委会的小广场上,今年61岁的李昌德正带领兰庆村村民进行定期的芦笙舞排练,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围成一圈,边吹奏葫芦笙边舞蹈。

作为兰庆村芦笙协会副会长的李昌德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身份,他还是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葫芦笙舞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葫芦笙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吹的芦笙调数有十多调,主要围绕着生产生活,尤其是喜事来唱,比如老牛拉稻草、小白鱼翻身......”李昌德向记者说起葫芦笙时,每一个曲调他都如数家珍。

自兰庆村成立了全县首家村级芦笙协会后,不少从小学习芦笙吹奏的村民逐渐加入了协会。随着队伍不断壮大,除了本村的各类节庆、迎亲嫁娶等重要日子芦笙曲调不断,兰庆村芦笙协会成员们的身影还出现在村、镇、县、市的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并获得省、市、县三级的多种文化艺术奖项。

葫芦笙制作精细,好的原料和精细的工艺,缺一不可。制作过程包括摘葫芦、修葫芦、截竹管、安装簧片、粘管和调音六道工序,其中调音最为关键,只有像李昌德这样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保证音准。

从手工艺人到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转变,也让李昌德把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放在了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上。芦笙协会成员深入老年大学、学校、村组,通过举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体验非遗技艺,走近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下一步,李昌德计划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周去当地学校上一堂芦笙文化课,把十多种调子教给学生,逐步培育和发掘出一批“小小传承人”,营造“人人知非遗,人人爱非遗,人人学非遗”的良好氛围,继而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我们想通过适度商业化模式,在打好葫芦笙舞这一传统文化牌的同时,也给芦笙协会的成员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传承。”兰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岳忠剑介绍,兰庆村还成立了芦笙演艺公司,将更好增强非遗文化的“造血”功能。


 
 
CopyRight www.puernews.com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 中共普洱市委统战部 普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