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转载
 

新闻发布会 | 教育就业养老有保障,我省“十三五”期间社会民生建设传递“云南温度”!

本文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  时间:2020/12/30 9:35:40  点击数:

12月29日,云南省“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建设专题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推进社会民生建设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并回答记者提问。

民政事业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

我省民政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一起来看看

↓↓↓

兜牢脱贫攻坚底线

将1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救助供养

民政工作承担的兜底保障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三五”期间,我省强化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方面的有效衔接,确保兜准、兜住、兜牢底线,特别是对老年人、未成年人、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反复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共1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专项政策,为30余万困难群众提供低保等后续扶持,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121个。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全省5年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金560亿元

先后出台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20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

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目前,全省城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分别为不低于7680元、4500元,比2015年增长60%、94.6%;特困人员月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高到不低于832元;全省5年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金560亿元,年均有430万困难群众获得经常性生活救助、85万人次获得临时性生活救助。

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发使用“一部手机办低保”,实现低保申请、查询、管理等“掌上办”,群众申请办理低保的时间大幅缩短,实现办低保“不求人”、“不出村”,经按规定及时审核审批后,通过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救助资金“社银一体化”系统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第一时间提供救助,全程加强监管,实时提供帮助。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快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成儿童福利机构47个、儿童之家1.4万余个,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841名、村(居)儿童主任14945名,将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等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980元和1280元,较2015年分别提高13.2%和22%。

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2.49亿元,年均惠及73.53万残疾人;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全省年均救助2.8万人次。

加快发展基本社会服务

高龄津贴制度惠及91.3万高龄老年人

云南省老年人达692万,占总人口的14.24%。对此,我省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政策文件,努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省政府连续9年将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纳入10件惠民实事,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26.8亿元,建成和在建养老机构1168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81个,养老床位较2015年增长46%。建立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惠及91.3万高龄老年人。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强化服务,做好婚姻登记工作,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惠民殡葬。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健全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管网络,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

引导社会工作深入基层,全省7.39万社会工作人才中,有3.05万人直接在农村一线服务。区划地名等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出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为弱势群体守住疫情防护墙

给予受疫情影响的23.3万人次临时救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民政工作者把老年人、孤儿、困难群众等身体最弱、最易受感染的民政对象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最有力的防控措施,迅速出台防控指南,加强防控演练,保障了全省养老、儿童、精神卫生等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零病例、无感染。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对受疫情影响的23.3万人次第一时间雪中送炭,给予临时救助。做好社区防控指导工作,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守严守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防线。有序组织民政服务机构恢复服务秩序,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场所及救助站稳妥安全有序提供服务。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并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募捐、行业倡议、志愿服务等活动。

人社工作联系群众最广泛

服务群众最直接

事事关系民生

一起来了解下

“十三五”期间

我省人社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

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

扶持10类人群创业52.03万人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通过抓实援企稳岗稳定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支持新业态发展拓展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46.49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12%;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总量达1515.52万人,就业规模创下新高。

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10类人群创业52.03万人,发放贷款617.2亿元,带动(吸纳)就业137.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三个贷款总量突破千亿大关的省份。持续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五年累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8.77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紧扣“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目标,抓实治欠保支工作,累计帮助18.21万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27.93万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6.86亿元。

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全省三项保险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全覆盖

截至11月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23.48万人,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全覆盖,三项基金累计结余1779.83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90%,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保待遇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达到108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6连调”,工伤保险三项长期待遇标准实现“15连调”,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比“十二五”末提高47%。

五年累计支付养老、工伤保险基本待遇3948.62亿元,惠及730余万人。在调整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的基础上,我省实施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调整缴费基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等政策,五年共减少企业社会保险费支出450.49亿元。

人才创新发展活力越来越强

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增至590万人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进外国人才等120余个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在人才管理、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建设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实施“云岭英才计划”、技能强省行动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由“十二五”末的431.49万人增加至59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65万人,高技能人才116万人;全省“两院”院士增加到12人,累计有国家“百千万”人才94名,17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选派2名选手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夺得一金一铜,实现云南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奖牌“零的突破”。

积极开展多层次引才引智活动,建立了5个柔性引才基地,连续5年举办“云南省国际人才交流会”,设立省外招才引智工作站,汇聚天下英才服务云南。

抓好就业、技能、社保、人才扶贫

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18.19万人

狠抓就业扶贫。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立658个服务站(点)、471个服务窗口;认定2451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44.31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18.19万人,转移率达70.7%。

狠抓技能扶贫。建立“横跨9部门、连通省市县”的技能扶贫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技能扶贫行动”,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609.53万人次。

狠抓社保扶贫。全省546.26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60.8万困难群体100%由政府代缴1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4.8万60周岁以上贫困老年人100%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狠抓人才扶贫。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行“三放宽一允许”倾斜政策;组织广大人才到贫困地区开展医疗卫生、农业发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等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精彩问答

记者问:“十三五”期间云南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提升,在义务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云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继贤:

一、完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建设任务

2014—2018年,我省通过“全面改薄”项目实施,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47.28亿元,完成校舍建设面积1408.68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资金51.36亿元,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

二、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

2019—2020年,统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解决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问题,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全省投入专项资金75亿元,规划新建校舍面积248.5万平方米。

三、全面完成中小学、幼儿园C级校舍加固改造任务

2018年,省级财政筹集资金16亿元,启动C级校舍加固改造工作,覆盖义务教育学校2785所,改造单体4708幢,改造面积264.88万平方米。2018年底,全省中小学、幼儿园C级校舍加固改造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彻底告别C、D级危房。

四、推进“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2018—2020年,中央安排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专项资金7亿元,实施“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建设,逐步推进迪庆、怒江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目前,专项资金7亿元已全部下达,两州正按照规划内容,推进项目建设。

五、加快推进中小学“厕所革命”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省教育厅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厕所革命”规划完成8126所学校8943座旱厕62.5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省级财政按照1000元/平方米的标准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旱厕改造给予补助,下达专项资金5.9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厕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其中,2019年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及以上1193所学校1823座18.3万平方米旱厕改造任务全部完成。2020年完成6933所学校7120座44.2万平方米旱厕改造任务。

记者问:“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紧扣影响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及健康质量的关键因素,实施惠民实事,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请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的惠民实事具体实施情况?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和向群:

“十三五”期间,云南各族群众各方面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主要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十三五“期间,在全省规划建设了119所胸痛中心、115所卒中中心、79所创伤中心和30所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截至2019年底,云南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6.42张。国家心血管病、呼吸、中医三个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云南。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2.76岁提升到2019年的75.1岁,是全国进步幅度最大的省份。

二是重点人群健康得到有力维护。持续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23.63/10万下降到2019年底的14.47/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8.7‰下降到2019年的5.07‰,连续2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至201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均保持在109以下,出生人口持续高于“十二五”水平。新修订的《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2019年10月1日施行。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每年为全省65 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两次医养结合服务,对失能老年人提供至少一次的健康服务。全省28.28万户的112.49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如期全部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三是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持续加强。2012年我省在肺结核患者中探索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关怀与支持”模式,为全国首创,在国家疾控中心引领下,成功将该模式推广到全国13个省(区、市)。2020年,历史性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实现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129个县设立精神科门诊,开设28条心理热线。已率先完成“十三五”职业病防治规划中各项指标,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县、市、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州市能诊断、县区能体检”。艾滋病防控工作在全国综合评估考核和综治考核中均获全国第一,按期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艾滋病发现率、治疗率和治疗有效率“三个90%”2020年全球目标。开展具有云南特色的人口较少民族营养健康状况调查。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卫生城市3个,国家卫生县城(乡镇)39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655个,省级卫生村6675个。

本文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上一篇: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创造新业... 下一篇: 手绘抗疫群像丨英雄,就是这般模...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