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普洱新闻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普洱市“六个坚持”促发展 奋力书写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

本文来源:  作者:  时间:2022/8/23 17:39:45  点击数:

十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市委、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绿水青山底色更加耀眼;绿色产业提档升级,美丽颜值变成经济产值;发展短板逐步补齐,绿色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先行探索创新示范,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造了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经济发展经验和样板。

2021年,市发改委聘请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对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进行评估,认为普洱市已全面完成规划目标,重点工作示范性突出,建设规划指标情况良好,绿色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所形成的经验做法可为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也可为国内其他同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始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根本遵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嘱托,努力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试验田。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的绿色发展鲜明导向,明确提出普洱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污染、低效益的GDP。广大干部群众把生态思维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把生态要求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中,把生态元素注入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有力推进了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从试验走向示范。

十年来,我们不断立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制度保障作用明显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引进国际前卫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TEEB(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评估体系,用货币化形式直观核算出绿水青山的“含金量”。率先推行绿色经济考核,将GEP核算纳入全市综合考核,推动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离任先查环保账、生态账,让领导干部戴上生态保护“紧箍咒”;建立“绿色检察”制度,破解生态保护的难题,构筑起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每年坚持培训一批绿色经济干部,与市委党校和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形成互培机制,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成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专家、院士工作站60个,引进外籍院士工作站,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4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85项,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发挥出强劲活力。

十年来,我们严格坚持保护优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高标准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结合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及各县(区)具体情况,将能耗总量和强度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制定全市能耗“双控”实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对“两高”存量项目实施常态化监管,圆满完成能耗“双控”目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重点区、水源涵养重点区和水土流失修复重点区的保护修复力度,提前注销5个探矿权和采矿权,放弃开采景迈山下22亿吨铁矿石,普洱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普洱进入2021年度省级绿美河湖(美丽河湖)奖补名单,4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5个县列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国考县。建成18个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率由23.7%提高到68.8%,森林覆盖率达到74.59%。开设3960亩“大象食堂”,普洱成为北上南归亚洲象的栖息地。

十年来,我们努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经济跃上新台阶紧紧围绕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休闲度假”四大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清洁能源规模扩大、结构优化。2021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较2012年增长253.51万千瓦,达930.31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100%,成为“云电外送、西电东送”的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现代林产业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全市省级林产龙头企业35户,产品品类20多种,建成集林板、林化、林浆纸为一体的林产工业体系。景谷林产工业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景谷林产工业园区普洱工业园区宁洱片区被国家林草局命名为“国家林业工业产业示范园区”。202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68.3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两倍。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化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增强。2021年全市现代茶园17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49万亩,全市咖啡园种植面积66.8万亩,有机认证企业、面积和证书数居全国第一,“普洱咖啡”成为国家地理标准产品保护品牌。建成亚洲最大的牛油果、澳洲坚果连片种植基地,实现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生物医药产品创新能力增强,大唐汉方成功获得美国儿童感冒药仿制药生产权。休闲度假产业提速发展,成为后起之秀。国家级景区从无到有,建成5个4A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县被获评“美丽县城”。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中国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正式申报项目,获评2022年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康养城市50强。

十年来,我们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绿色金融产品蓬勃发展设立全国首支绿色经济发展基金,募集基金22.5亿元。大力实施耕地占卜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率先进入省级补充耕地指标平台挂牌交易。开辟森林火灾保险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捆绑投保,开展返贫保险工作,10县(区)全部完成投保。创新咖啡种植、生豆价格、政策性价格保险“三重保险”,开展“肉牛+保险+信贷”试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脱贫攻坚和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积极稳妥推进碳汇项目开发,清水河思茅松人工林碳汇项目,成为全国第一批、云南省第一个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非营利性森林经营增汇减排试点项目;思茅区龙潭乡老鲁寨“云游碳汇”扶贫项目,开创了生态补偿与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云景林纸公司碳汇造林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获得贷款600万元,成为全省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项目;泗南江普西桥、三江口水电站CDM(清洁发展机制核证减排)项目,七期碳减排核查全部获得联合国签发。

十年来,我们大力倡导低碳循环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围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七个重点领域,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要求开展绿色生活创建专项行动。普洱市成为全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示范区、绿色出行创建示范城市,获评全国绿色商场1户,省级绿色家庭11户,绿色学校49所,绿色社区创建比例达80%以上,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被国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评为“2019-2020年度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绿色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普洱成为国家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普洱的神圣使命,更是对普洱各种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实践!我们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责任,把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第一要务,把普洱建设成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样板、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典范、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标杆。

我们推进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落实“三线三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稳步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实施《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绿色政策体系、质量体系、技术体系、考评体系,推动普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全社会绿色发展水平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做大做强绿色工业、做精做优绿色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同时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出行、绿色建筑七个专项行动,争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示范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将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争当低碳发展排头兵。充分发挥普洱碳排放量小、碳汇能力强的优势,加大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强化节能减排,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碳汇能力,加快推进普洱市碳排放核算体系建立,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目标,倒逼重点行业领域低碳转型升级,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我们将丰富生态功能转化路径,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产田”。立足普洱实际,聚焦茶叶、咖啡、肉牛、甘蔗、中药材、水果、蔬菜等重点产业,全域提高基地化水平,全面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面推进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

 

上一篇: 边疆大地处处盛开文明花 下一篇: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积极参与创文...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