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读书时间
 

读书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好方式

罗中琼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3/4/18 10:06:34  点击数: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好方式。从热爱读书到通过读书彻底改变了我和两位哥哥的人生和命运。

1979年,我出生在一个农村贫困家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大多都很困难,但我家的条件和其他大多数农村贫困家庭相比还要更困难一些。一方面,源于父母亲出身贫寒。另一方面,父母既要养活我们兄妹四个,还要供我们读书。

很庆幸,父亲在我们兄妹上学的问题上看得比较远,甚至是一种执念。父亲经常说:“只要你们想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刚开始,母亲和奶奶是不太支持我们读太多书的。由于父亲的坚持,奶奶和母亲也逐渐变得开明。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劳动,再苦再累,家里再穷,也没有放弃过我们。当时的景东农村像父亲这样义无反顾下定决心供四个孩子读书的人并不多,在别人眼里,父亲简直是异想天开。

也许是不甘心像祖祖辈辈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苦一辈子”,也许是父母的坚持不断激励我们通过读书“鱼跃农门”改变命运。除了大姐作为家里的老大忍痛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回家务农外,两个哥哥和我通过读书相继参加了工作,端上了当时农村人羡慕的“铁饭碗”。我家也成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家庭,成了十里八乡的美谈。

读书不但改变我的命运,也造就了我的人格,让我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给足了我不卑不亢生活的底气和自信。

“家穷人丑,一米四九。”最切合小时候的我。小学四年级时,我个子矮,头发也基本白了。因为自卑,从不敢抬头挺胸走路,不敢和别人多讲一句话,是独来独往的“独行客”。从小学到高中,书成了我唯一忠实的朋友、无言的老师。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果然,读书让我变得更自信。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曾经的同学遇到或提起我,大都惊讶和感叹于我的变化,内向、胆小、自卑被自信、大方所代替……

爱看书源于父亲及哥哥姐姐的影响。记忆中,除了目不识丁的母亲和奶奶,全家人都爱看书。闲暇时间,父亲和哥哥姐姐都不自觉地排坐在家里的小矮凳上,倚靠着墙看书。父亲家里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他还经常拿我们丢弃的课本看,在我看来残缺不全且枯燥至极的课本,他都如获至宝。他看书很专注,有时眯着眼看,有时因为字小,便把书抬高,用食指一字字一行行地指着看,不时还会读出声来,乐此不疲。那时看的书大多是没有封面,或缺了页的。因没钱买书,很少有新书看,大多是好不容易捡来、借到的小画书、故事会等等,家人们都如获至宝,同一本书争着看,反复轮流看……

午饭后,刚放下碗筷,我们父子几人便各自抬着一本书看,正徜徉在书海中自由翱翔时,经常被母亲催着去做劳动:“活计一样认不得做,一天到晚才认得看那些书!看得饱嘎?去摘茶、去砍柴、去放牛……”在母亲不厌其烦地催促声中,父亲往往呵呵笑着第一个回应母亲,边回答边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拿起工具到地里干农活去了,而我们兄妹几个往往是母亲再三催促下才极不情不愿地放下书。

我是家里的老幺,是家里最受宠的那个孩子,做的是家里最轻松的活,既不用做饭也不用洗碗,很少去砍柴和挖地,做得最多的是放牛。牛走在前面吃草,我亦步亦趋跟在后面,边走边看书,放牛和读书一心两用。然而,看到关键处,经常浑然不知牛“放”哪里了。我家的牛今天去吃这家的甘蔗,明天去踩了那家的秧田,或者和哪家的牛打架成了家常便饭。我被方圆八里乡亲多次批评教育,然而我屡教不改,一看书就忘了自己是个放牛娃,忙着与主人公同喜同悲,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画书是最吸引人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洁素净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不仅开拓了我童稚的眼界,也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快乐,至今念念不忘。印象最深的是《西游记》《刘胡兰》《烈火金刚》《杨家将》《岳飞传》等小画书。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说,小画书是我童年时代重要的精神食粮,是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我认为,对小画书的喜爱完全来自我渴望了解世界的一种本能,对知识、对社会渴求了解的一种单纯的本能。

那时,我和哥哥姐姐叫什么名字,村里人不一定认得,但说起最爱看书的一家子,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尤其是我,俨然是别人眼中名副其实的书呆子。放牛时,看书看得入迷牛丢了;吃饭时,看书忘了吃饭;走路时,看书撞在墙上;睡觉时,等查夜老师离开了偷偷跑到厕所外面就着路灯或月光看书……

小学阶段应该是我这辈子看课外书最多的时期。三十多年后,回忆曾经读过的书,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大多已记忆模糊,甚至一片空白,也或许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也不可知。然而,可年少时,父亲带着我们读书的情景恍如昨日,历历在目;宁愿挨饿受冻也要和哥哥省吃俭用把凑钱拿买书,一年到头能够买到一本自己想看的书时那种欢呼雀跃和小心翼翼至今难忘;那种没有功利性、纯粹想读书的热情,一天不看书就像没吃饭一样难受的饥渴感让我至今感念……总之,那些孜孜不倦读书的日子成了我最难忘、最幸福、最美丽、最动人的记忆。

其实,那时我也不懂为什么要读书的大道理,最初应是源于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耳边经常听到的无非就是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要好好读书”。父亲喜欢看书或许是天性使然,听奶奶说,别人读六年的小学,父亲跳级读了三年就毕业了。作为家里的长子,爷爷没听老师的建议让父亲继续读书,不满12岁的父亲便回家顶劳力挣工分,养活自己和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也许正是这份缺憾让父亲毅然决然地供我们兄妹四人读书。

感谢父亲,感恩读书。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西盟县政协举办“追忆红色历史 ... 下一篇: 我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