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历史钩沉
 

古道重镇之振太古镇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3/4/8 9:24:19  点击数:

本网讯   振太古镇即今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下辖的振太镇, 位于镇沅县西部 , 属茶马古道重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振太镇又称“太和镇”,意为“平安、和睦相处之地”。振太镇盛产茶叶,是历史上茶叶、盐、牲畜交易集散地,被人们誉为茶马古道上马背驮出来的古镇之一。振太镇距县城90公里,全镇总面积661平方公里,东接景东县,南接景谷县,西临临沧县(今临翔区),北与临沧的云县隔江相望。

1957年11月,原景东县的振太、勐大、里崴划归镇沅县。历史上,振太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太和村紫马街,1984年9月,振太乡政府迁建紫马街。

从振太镇出发,可沿澜沧江东岸而上,经景东、南涧、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也可到东南的抱母井、恩坑井等地驮盐至小景谷一带贩卖;从南出发,经威远厅(今景谷县)、普洱府(今宁洱县)可入夷方(今东南亚);从北边经桂花甲、文井可入银生古城(今景东县)。茶马古道的兴盛带动了振太的经济发展。

振太古镇上遗留的文化遗址较多。其中,以典型的难搭桥为代表。难搭桥位于镇沅县振太镇政府南面9公里的塘坊村南侧南达河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据《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津梁》记载:“此桥建于两岸峭壁间,就崖砌墩,嵌为弓形石桥,工程浩大。”故称为“难搭桥”,是历史上临沧、景谷、思茅、普洱通往景东、大理、西藏、四川、巍山等地的必经之地,至今仍行人不绝。另外,太和小河上还有保存完整的风雨桥,也是普洱市内少有的古桥。

振太自古就是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商贸文化发达,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创办了兴隆书院;1939年,太和中学创办,为镇沅一带创办时间较早的现代中学。振太人自古崇尚教育和经商,过去有很多振太人在缅甸、老挝、泰国等地经商。目前,振太在东南亚国家旅居的华人华侨有500多人,振太成为知名的“侨乡”。

振太还保留着著名的古村落群,该村落群由郑家村、石大富村、子马街、文索中村四个自然村构成。振太古村落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错落有致的百年老屋、古朴深沉的石门坎,还有古道、古桥、古牌坊,无不铭刻着世事变迁,记录着振太侨乡古村落悠长远久的马帮历史。其中,郑家村因郑姓村民较多而得名,村内有保存较好的古宅三幢,三幢古宅的门、窗及梁枋均有龙、凤、狮形及花卉等精美雕刻,墙头也有龙、花卉图案绘画。石大富村因石姓较多、较富裕,故名“石大富村”,现改名为“大付村”,是杨家、李家、姜家等众多振太马帮及外地马帮的必经之地,曾开有马店,生意兴隆。村落内现有古宅31幢、石铺古道1310米,保存有完好的拴马石、上下马石、饮马槽、马圈等遗址。

值得一提的是,振太紫马街为当时茶马古道上的繁荣集市。据说此处曾是古代练兵之地,因首领常骑一匹紫色大马,故称“紫马街”,曾是振太区公所和太和镇驻地,曾一度成为振太古镇政治商业中心。

振太古镇拥有历史久远的马帮文化、侨乡文化,丰富的历史底蕴留存,秀美的田园风光。使振太古镇在2013年荣获市级文明乡镇称号、2015年荣获省级文明小城镇称号。(摘自《普洱茶马古道》)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古道重镇之思茅古城 下一篇: 古道重镇之勐烈古镇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