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历史钩沉
 

致敬每一个守护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子涵  时间:2020/12/12 10:08:50  点击数:

子涵

这是脉脉相传的文化守护,也是口耳相传的岁月传奇,我相信他们站在敦煌壁画前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回响。

前些日子断断续续读完了樊锦诗的《我心归处是敦煌》,通过她的文字,我又走到了敦煌,又历经了那个飞天曼妙的绝世芳华,又听到了大漠孤烟的波澜壮阔,又回忆起多年之前,自己和妻子一起走过大漠烽烟的行者时光。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世界四大文明、六大宗教的文化交融之处,时光与时代在壁画中流动,最后归于沉寂。

敦煌需要见证,无论是大唐的盛世月光还是宋代的精致线条,无论是壁画的朴实无华还是飞天的大放异彩。敦煌值得被每一个中国人知晓,更值得被世界人民懂得。但敦煌更需要守护者,需要像常书鸿、樊锦诗一样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守护,用双手去一点点构建出它本来的模样。

常书鸿先生于1944年创立敦煌研究院,这是中国文化学者对于敦煌文化的起步。而以樊锦诗为主的第三代敦煌研究,在我看来更像是敦煌文化的第二个时代,是数字敦煌与历史敦煌的一种交融。

翻开《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把她的人生阅历与敦煌的发展融入其中,敦煌文保日常与艰难也扑面而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从书中,我不仅看到了常书鸿、樊锦诗这些前赴后继的引领者,也看到了苏秉琦、季羡林、饶宗颐等文化先辈,他们一生与敦煌相得益彰。

对于敦煌历史的文化思考、对于学术的孜孜追求,樊锦诗的一生,暗合敦煌人这些年的坎坷岁月,因为真实所以慈悲,因为她说:其实几次她想离开敦煌。但是又没有离开,她说这是她的命。所以我们泪目,很多时候命运不过是我们自己劝慰自己的借口罢了,主要是心在那里,身体走得再远也会回来。

这就是那一代人的精神,专注于一件事情,无愧于本心,愿意将自己的风华正茂换成白发苍苍,我相信这片大地也会将我们的懵懂无知成就出渊博长者。

风吹过千年风沙,樊锦诗说她已经见过莫高窟上空的佛光万丈,如今她的心也就从容与安静了,如同当年的乐遵和尚一般开窟礼佛,朝着自己的信仰,一步步走进,千年不断终究成就出一个千古佛缘。常书鸿、樊锦诗等人亦是如此,在无数璀璨的星空之下,一步又一步守护着那些被先人留下的瑰宝,将文化与信仰保护与传承,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国人是多么地了不起,中国文化是多么了不起,我们值得世界为我们骄傲。这是脉脉相传的文化守护,也是口耳相传的岁月传奇,我相信他们站在敦煌壁画前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回响。

正如樊锦诗所说: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宁洱各界声援五卅爱国运动 下一篇: 吾心安处即是故乡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