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王博喜莉  时间:2019/10/20 10:27:00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记者 王博喜莉)绝版木刻、特色茶艺表演、黑古陶、民族手工艺品……这些“普洱元素”在云南2019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普洱不仅有驰名的普洱茶、普洱咖啡,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将会把更多报道的触角伸向普洱,更多聚焦普洱文化‘软实力’。”

“回去以后,我会同孩子讲普洱的美,有机会也会带家人到普洱去体验她的文化魅力。”

……

在各路游客和媒体记者们的“点赞”声中,蕴涵丰富的文化特色犹如一张“亮丽名片”,让普洱从“大山深处”走向“大千世界”。

文化传承

留住城市文化根脉

一个城市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

作为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为了让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普洱市不断推进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8年以来,普洱市深入实施“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工程”,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对其传艺授徒给予适当补贴。出台了《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创建标准》,创建省级“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民族文化示范村”20个、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区)20个,市级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示范点19个、文化产业示范村8个。

与此同时,还启动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进一步唱响“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颁布实施了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坚定不移地加强对古茶林和传统村落的保护等工作,同时开展了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传统生产方式与民族茶文化的发展渊源、传统利用和保护技术、民族传统文化等课题研究,全力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文化惠民

让老百姓共享文化“盛宴”

普洱不仅让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亮”了起来,还让文化“活”了起来。

普洱市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县(区)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所8个、博物馆6个、美术馆1个,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05个、社区和村文化室994个、农家书屋105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103个、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103个。投入16422万元建成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85个(正在推进281个)。在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推动市、县(区)广播电视节目在农村落地,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用户达到52万余户,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图书馆氛围很好,在里面看书,更看得进去。”市民刘永杰与图书馆“交情”不浅,也见证了普洱图书馆的发展:“以前来图书馆,查书、找书、看书都是‘全手工’,现在的图书馆有Wi-Fi,电子阅览室、电子书借阅机、‘有声图书馆’,最主要的还是书目多,内容丰富。”

说起文化惠民,就不能不说普洱市开展的“送”“种”文化活动。

“《佤部落》是上过国家大剧院表演的,聂耳交响音乐团是拿过国际大奖的,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市民郝颖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在普洱大剧院演出的《郑喇叭外传》《牡帕密帕》《同唱心声·祝福祖国》和《佤部落》,她一场不落,看过之后感觉很棒。

近年来,普洱市各级文艺团队深入农村开展文艺慰问演出活动,送戏下乡3000余场,建成“七彩云南”基础工程48项。深入边境县的乡村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文艺演出1000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四馆一站”作用,开展“开心广场·和谐文化”月月演、“结对子、种文化”系列活动,在基层建立起文艺创作结对帮扶基地。每年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开展送春联、送戏下乡等活动。

文化扶贫

让贫困群众“富脑袋”又“富口袋”

“送”“种”文化,让老百姓实现了花小钱看大戏,为普洱演艺市场注入了新动能。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更是激活了普洱演出演艺市场。

为发挥“文化扶贫”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特殊作用,普洱市以实施民族文化“珍珠链”工程为抓手,依托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与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业等融合发展。西盟成立西盟佤部落演艺公司,澜沧、景东、孟连三个县逐步进入产业化,分别成立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景东无量山文化传播公司、孟连贺哈布梵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场化运作和文艺创作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带动群众进入产业链条,让贫困群众“富脑袋”又“富口袋”。

“我们多了增收渠道,在唱唱跳跳中实现脱贫致富,感到骄傲和自豪。”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娜倮说。

一座城市有文化,市民才有自信,发展才有后劲。在“文化内功”的修炼过程中,普洱市正努力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硬支撑”,不断以文化之进助力普洱追赶跨越、绿色崛起。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70年“软硬兼施”宁洱打造发展... 下一篇: “垃圾分类科普展”在市科技馆开...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