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澜沧县守住文化根脉 保护传承非遗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2/2/28 11:11:14  点击数:

(通讯员  子涵  摄)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娅春)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涵养文明乡风的文化资源,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为全面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澜沧县文化部门先后深入全县20个乡镇、355个村寨,参与调查人员984人次,被调查人员4000余人次,共普查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52个项目、235位传承人。同时,编撰了澜沧县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规范的保护名录表,被作为范本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澜沧县被确定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综合试点县”。

在掌握和了解全县民族文化家底的基础上,澜沧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项目及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层层评估、逐级审批。截至目前,澜沧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传承人3人;省级名录12项,传承人21人;市级名录34项,传承人87人;县级保护名录4项,传承人124人;省级拉祜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3个。

针对《牡帕密帕》《芦笙舞》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澜沧县研究制定了传承与保护的方案和措施,组织召开 “澜沧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与保护研讨会”,组织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新制作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的文字、音像资料,出版图书、DVD教学光碟、《牡帕密帕》连环画和教材,发放到各个村寨进行传承培训活动。同时,澜沧县出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关于加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施办法》,根据政策每年对县级传承人给予1000元补助,以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奖励。

此外,澜沧县还创新开展了“非遗+”三种方式。“非遗+上春晚”,澜沧舞蹈《摆出一个春天》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该舞蹈包含多个非遗项目。其中,有省级非遗项目摆舞、拉祜族服饰,市级非遗项目象脚鼓制作技艺(傣族)、拉祜族响蔑制作技艺、拉祜族葫芦笙制作技艺。“非遗+进校园”,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及传承人到校上课辅导,加强非遗项目的传艺指导。“非遗+购物节”,2021年6月12日至13日,澜沧县开展了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快乐澜沧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活动,参与人数近万人,为非遗传承人带来经济收益3万余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墨江碧溪 百年历史的沉淀 下一篇: 黎明乡以文乐民 用精神食粮筑牢...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