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扫黑除恶
 

以“绿色”为底用“多彩”作答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19/4/13 10:01:35  点击数:

本期视点:普洱工业

生态,是普洱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在现如今工业经济、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普洱依旧铭记与生俱来的“生态”属性,毫不放松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坚持对传统支柱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不断探索“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

普洱日报讯  如今,在普洱,一个绿色生态、充满活力的工业新格局已轮廓初现。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利税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38%。

40年弹指一挥,40年沧桑巨变。

20世纪50年代,普洱的工业开始萌芽。由于普洱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基础薄弱,1978年普洱市(原思茅地区)工业总产值仅0.9亿元。改革开放以后,普洱各族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全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1985年,建成漫湾至思茅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景谷河电站等项目,电力开始成为普洱一大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普洱工业开始有了新的起步,1990年工业总产值5.4亿元。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乡镇企业稳步发展,1995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为16.3亿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24.8亿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达37.1亿元。2006年,普洱开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3亿元。之后,普洱工业飞速发展,2007年工业总产值74.8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2012年突破200亿元,2014年突破300亿元。2017年末,普洱市绿色工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全国、全省5.5和1.5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到22.4%,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完成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收入23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35亿元;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利税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38%,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改革开放   绿色工业的发动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改革开放之光也照进了普洱这片土地。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构建和谐普洱为目标,以实现普洱振兴为己任,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绿色普洱、通畅普洱、文化普洱、品牌普洱、效率普洱、法治普洱”建设,使普洱这片祖国西南边陲的热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普洱绿色工业发展中,通过从上到下的一系列改革,电力产业创造了辉煌巨变,尤为引人注目。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普洱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引进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广核等一批知名企业到普洱投资开发,形成了以水电为主,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补充的电力支柱产业。积极响应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举措,引导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2017年全市共1457户次客户参加市场化交易,累计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86834.92万千瓦时,占全市大工业电量的89.04%,累计退费8222.52万元,实际结算电价降幅为0.095元/千瓦时。2018年4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普洱市工业园区被正式列入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普洱工业发展又将迎来新的大好机遇。

2018年,全市已建成大中小水电站130座,风电站2座,光伏电站1座,电力装机总量达922万千瓦,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达到12 户。全市发电量达379.59千瓦时,实现电力工业总产值74.2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3 %;实现电力工业规上工业增加值 48.5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3.8 %;实现税收9.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税收的54.9%,占全市税收收入的 34.7 %。

创业创新   绿色工业的主动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记响亮号角,改革开放以来,创业创新便一直伴随着普洱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成为全市绿色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动能。2000年以前,普洱的工业基本是国有工业。2004年以后,社会创业热情得到充分释放,社会资本大量涌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陆续实施,更是给普洱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信息化事业全面开花。

特别是近几年来,普洱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对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以及普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普洱行动计划,以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抓手,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企业在产品创新、研发、基础研究以及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多角度寻求发展之路,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云南高山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同完成云南铁皮石斛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标志着普洱市本土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民营企业   绿色工业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普洱形成了以“茶、林、电、矿”支柱产业和制糖、咖啡、橡胶加工、渔牧加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组成的绿色工业产业发展集群,民营经济发挥着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成为普洱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市民营经济单位数量、从业人员及经济总量不断增加。2018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8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1%。

云景林纸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生产设施最先进的纸浆生产龙头企业;普洱山水铜业大平掌铜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云南天士力帝泊洱实现了普洱茶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集成创新的跨越变革,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工业旅游示范项目;茶祖茶业建成无烟普洱茶生产加工厂,带动全市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康和木业通过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高山生物、龙生茶叶、松茂滇草六味制药、大唐汉方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引领普洱绿色工业发展的民营企业新标杆。

工业园区   绿色工业的主战场

2006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县县有园区、户户企业进园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开始了工业园区建设。2012年底,全市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并通过省级备案,实现全市各县(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全覆盖,并逐步规划整合为普洱生物工业园区、普洱林产工业园区、普洱边境贸易加工工业园区三大工业园区。新建工业企业进一步向三大园区集中,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加快转移,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8年,全市工业园区入驻企业317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8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60%;实现工业总产值145.84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9.6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90.1亿元的44 %。全市工业园区自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1.8亿元。按照瘦身强体、优化发展的要求,开展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目前园区规划控制面积由319平方公里调整至190平方公里,压缩近41%。随着调规工作的深入,园区规划面积还将进一步压缩,确保园区规划范围土地面积好用、可用。

绿色      普洱发展的生命色

普洱市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是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片绿洲,是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普洱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改革开放以来,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历届党委、政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发展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全国唯一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平台,率先在全国推行绿色经济考评制度,出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绿色评价标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全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十二五”末,普洱绿色GDP占比达90%以上,农民大部分收入来自绿色产业(茶业、咖啡等),建起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大山”。2016年,市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市工信委紧紧围绕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工业强市”战略,全市绿色工业成效显著。

云南普洱西南水泥、云南尖峰水泥、云南普洱天恒水泥、普洱昆钢嘉华水泥、澜沧三环水泥等水泥企业实施了烟气脱硝余热发电项目;云南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大平掌铜矿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试点矿山;全市9户制糖企业全部建成废水深度治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并投入使用;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建成无烟普洱茶生产厂,实现了生产过程污染零排放;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在生产中通过水资源循环利用、太阳能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普洱在特色生物精深加工、工业节能减排、绿色矿山、园区循环化改造四大工程领域规划的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市工信局)

 

△普洱茶制作

△帝泊洱自动化包装中心

△咖啡烘焙

△云景林纸3万吨生活用纸生产线 (马洁   摄)

△风力发电

△糯扎渡电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为王承吉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扫黑除恶政策知识问答016 下一篇: 扫黑除恶政策知识问答015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