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十九大专题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决胜全面小康 ——普洱市脱贫攻坚纪实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梁荔  时间:2019/4/7 9:42:34  点击数:

本期视点:脱贫攻坚

无量山巍巍,哀牢山绵绵。地处滇西南边陲的普洱市山区面积占98%,虽富有众多的绿色资源,却因历史的迟滞,交通的闭塞,曾一度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

2015年,普洱市10个县(区)中有9个是贫困县,深度贫困区域里的拉祜、佤、傈僳、布朗、瑶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65%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乘着浩荡东风,将脱贫攻坚这个最大的民生篇章书写得真诚动人、波澜壮阔。

截至2018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60.24万减少至15.98万人,累计减少44.2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4%下降到8.1%,761个贫困村有410个出列。宁洱县率先脱贫摘帽,镇沅县于2018年12月经过第三方评估检查,西盟、孟连、景谷3个县刚刚结束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

普洱日报讯(记者  梁荔)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历史“赶考”中,普洱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贫困发起总攻,那些脱胎换骨后的容颜,那些凤凰涅槃后的重生,深深镌刻在这块土地的流年里。

 

遍地花开的产业图景

●全市农业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户的覆盖率达96.3%

普洱市的精准扶贫,体现在精准识别,更体现在对症下药,分类施策,打造“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

要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产业扶贫成为神兵利器。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这一大平台上,普洱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县区形成了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富民产业新业态。全市茶叶、咖啡面积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有机认证企业数和产品数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宁洱“311”、镇沅“5+1” 入股量化补助、孟连“235”发展牛油果产业、景东劳务合作社,江城被授予“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的澳洲坚果特色产业项目等一批产业就业扶贫典型经验,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基地+科技”的模式,在普洱市扶贫历史篇章中留下了铿锵的一笔。

目前,全市农业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户的覆盖率达96.3%;宁洱、镇沅、孟连、西盟实现产业全覆盖,宁洱、镇沅、西盟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在文化“珍珠链”工程这一文化扶贫工作中,普洱市成功打造了老达保、那柯里等一批文化脱贫典型。村民在经济脱贫的同时传承了优秀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实现了快乐脱贫。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过去是国家级贫困村,很多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如今老达保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旅融合的产业村。

2013年6月,老达保村民自发自创的演艺公司成立了。此后几年,村民把郎朗上口的拉祜歌曲唱上央视舞台、唱进国家大剧院,还漂洋过海唱到国外,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拉祜音乐火了起来,演出、旅游综合收入超千万,村民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泼墨成形的乡村样本

●2016年、2017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46641户     ●2018年,改造“4类重点对象”农危房39826户

如今,在普洱市,一幅“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的新型乡镇画卷已泼墨成形。在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项目建设强力拉动下,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样本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信心和希望洋溢在村民脸上。

统计数据显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普洱市8条高速公路挤进国家和省规划盘子,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总投资均居全省第一,泛亚铁路中线普洱段全线推进,澜沧“景迈机场”在短短2年时间内建成运营,创造了全国同类机场建设最快速度,普洱成为拥有2个支线机场的州市,正在规划建设1个支线机场和5个通用机场。2015年以来,建成农村公路7345公里,建制村道路100%硬化。2016年、2017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46641户。2018年,改造“4类重点对象”农危房39826户。

“十三五”期间,全市有80504人要“挪穷窝”。截至2018年底,2016年、2017年搬迁任务全部竣工入住;2018年搬迁任务安置房已全部开工建设。

景东彝族自治县曼等乡瓦窑村街子村民小组村民肖贤灿早在两年前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挪了穷窝”“拔了穷根”的肖贤灿有心里话要对所有的贫困户说:“贫穷不可怕,有党有政府的关怀,有帮扶干部的帮助,只要我们有信心,用我们的双手,就能摆脱贫困,就会实现致富奔小康!”

随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推进,全市新村有活力,老村换新颜,呈现出基础夯实、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绘就了“幸福家园”新画卷。

“做梦都没想到村里这么快就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这要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谈起娜允镇景吭村半扎莫村民小组的变化,村民董真秀感慨地说。过去村里大部分都是土坯房,而且人居环境差。如今村里不仅建起了漂亮的小楼房,还硬化了道路,安装了垃圾箱,集中建设了养殖栏舍,村民的文明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在“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下,普洱市城乡环境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城市、2016年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2017年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康养城市”等桂冠。

 

暖意融融的民生答卷

●全面整合力量,组建761支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761名,2869名工作队员驻村扶贫,4.66万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挂钩结对。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在众志成城推进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普洱市的扶贫画笔挥洒得格外遒劲,民生答卷更是力透纸背。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是责任在肩,更是使命使然。

一直以来,普洱市坚持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作为实施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抓手,把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落脚点,针对农村贫困人员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自身无力脱贫等特点,着力在技能培训、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方面托底扶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普洱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开展各类实用人才培训,实施农村党员带富工程,推广“班户联建”“党员家庭课堂”“党员中心户”等网格化管理方式,引导党员带头创业致富。镇沅县开办“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对农村好吃懒做的青壮年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技能培训,让“懒汉”变“好汉”。

多年来,普洱市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实现了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帮扶的有效衔接,社会扶贫也在快马加鞭推进。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7210.5万元。

澜沧县竹塘乡,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挂帅科技扶贫前线的“指挥部”“作战部”。近年来,朱有勇等100多人次院士专家先后深入竹塘,播种并收获了一大批科技扶贫“试验田”。在他们的帮扶下,冬季马铃薯亩产从几百公斤增加到3吨以上,亩产值达到9000多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群众圆了脱贫梦、致富梦。

在脱贫攻坚的历史大潮中,呈现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生动画卷。

“我一定抽空多回家。”说这句话的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连锦、钟椿梅夫妇。为了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夫妇俩毅然把家从县城搬到了驻村扶贫的雅邑乡,把一家老小安置到了出租房里。一家四口,年纪最大的父亲70岁,最小的才出生几个月,被称作“扶贫战线上年纪最大和年纪最小的脱贫战士”。连锦、钟椿梅夫妇成为远近闻名的扶贫“励志夫妇”。

“励志夫妇”连锦、钟椿梅是普洱市286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其中两员。

党心民意汇聚,使命更兼深情。为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普洱市全面整合力量,组建761支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761名,2869名工作队员驻村扶贫,4.66万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挂钩结对,他们和连锦、钟椿梅夫妇一样,把真情和满腔热血洒在了脱贫路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孟连勐马镇勐马村小寨村民小组傣族组长波岩嫩与贺莫村民小组拉祜族扎体是一对“宾弄赛嗨”。

波岩嫩家里耕牛很多,但劳动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难题,从2010年开始,他把8头牛送到扎体家饲养,生下牛崽两家人进行分配。

多年来,扎体家靠养牛分成,滚动发展,至今已获利三、四万元。目前,波岩嫩寄养在扎体家的牛也增加到了10余头。

“宾弄赛嗨”是孟连傣语,“宾弄”意为亲戚,“赛嗨”意为朋友,指傣族与周边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交的“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关系,是普洱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典范。近年来,普洱采取“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情感联系,社会受益”的模式全面推广“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进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决胜全面小康,任重道远。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是普洱市委、市政府对中央、省委、对250多万群众立下的铮铮誓言。牢记嘱托,信心满怀,市委、市政府正在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带领各族群众众志成城、满怀豪情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李茜 摄)

 

(李平 摄)

 

(陈远琼 摄)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 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通过多年的努力培育,目前,茶 产业覆盖全市 10 个县(区)、130 万茶农,茶农来自茶产业的收入占到茶农人 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茶产业成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

 

△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博航八组是一个传统的佤族聚居村落,属于 “民族直过区”,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杈杈房和石棉瓦房里。作为易地 扶贫搬迁示范点,目前,村民已全部入住二层小洋房,村里公厕、文化设施、道 路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是我市解决边境民族特困地区群众的安居问题、支 持“直过民族”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把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 个问题,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效。图为同心镇马鞍山村竜树林村民小组大沙田易地扶贫搬迁点 ,当地村民 搬进新居开启新生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王承吉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下一篇: 普洱市残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