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十九大专题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陈景锋 张国营 臧灵 刘绍容  时间:2019/3/21 11:01:37  点击数:

(墨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普洱日报讯(记者  陈景锋  张国营  臧灵  刘绍容)文化扶贫是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认识,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充分发挥文化扶贫的“志智双扶”作用,以实施“四项工程”为载体,通过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水平,不断从文化层面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志向和愿望,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实施阵地建设工程

推进文化精准扶贫

近年来,墨江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契机,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墨江县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原则,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并针对全县山区面积达99.8%,山高路远、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采取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村级“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及扶贫开发等建设项目整合,实行基层文化阵地定点、重点连片配套建设,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县共建成综合文化站1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68个、“百县万村”综合文化中心168个、农家书屋168个、文体活动小广场678块;建成农村大喇叭820余套,地面数字无线覆盖发射台9个,覆盖率达70%,直播卫星广播电视75000套,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搭起文化扶贫桥梁

连日来,墨江多个乡(镇)举办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文艺晚会”,既丰富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了党的脱贫政策,达到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的。

据了解,近年来,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瘠”问题,墨江积极推进文化惠民下沉扶贫,通过实施全民阅读行动、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2131”等工程建设,以“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方式,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法治等文化惠民服务,书香墨江全民阅读行动及“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等纵深推进,全县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期刊40余万册,哈尼语译制电影28部,年均开展“送戏下乡”100余场,“送电影下乡”2000余场,有力推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实施精神塑造工程

激发群众向上动力

人心的贫困比自然的贫困更可怕,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重视扶贫中文化对人心的浸润,特别是对于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地方而言,其意义尤其重大。基于这样的认识,墨江围绕建设群众身边的“三边”工程,建好群众身边的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组织和开展好群众身边的文化体育活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发放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光盘(现已发放3300盘)、译制地方民族语言节目双语播出、进行民族语言政策宣传和开设民族语言道德讲堂等形式,组建了干部宣讲团、百姓宣讲团、民族语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和文艺宣讲团,因地制宜驻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大力宣讲中央、省、市、县扶贫政策措施、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积极营造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浓厚舆论氛围,有效激发了群众“想脱贫、要脱贫、能脱贫”的内生动力。

墨江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肖剑介绍说,目前,全县的基层文化阵地不仅已逐步成为贫困地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的“中心”。而且通过实施精神塑造工程,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等,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新风进村入户,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诚实守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发展生产格局基本呈现,农村上下呈现出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农村文明进步新风气。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

为实现文化落地生根,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墨江始终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注重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提供活动经费、加强辅导培训、培育文化大户等方式,不仅做到了文化“输血”,而且实现了文化“造血”,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支“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村小文艺队570支(配备器乐音响设备500余支),收集整理、创编民族民间歌曲20余首,舞蹈作品20余件,广场舞蹈6套。各村组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积极组织开展以传承弘扬民族歌舞、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为主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群众的精神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还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采取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村能人、富人、文人、艺人“四类人才”的方式,鼓励和扶持乡土人才开展农村文化艺术、民族民间文化等文化技艺传承,既以示范作用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推进了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工作。目前,全县共创建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项目传承基地1个,文化惠民示范村3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4人、市级11人、县级61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级1项、省级4项、市级16项、县级12项,储备名录8项;有文物保护单位省级2家、市级7家、县级4家。

打造文化品牌项目

实现文化助力脱贫

脱贫路上,文化不可忽视。找准文化与经济的交汇点,让文化建设助力脱贫,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为此,墨江依托“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文化底蕴,深入探索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努力将丰富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村,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际双胞胎节、大江野钓邀请赛等文化旅游品牌的经济效应已彰显;乡村民族特色村寨自驾游、户外体验游等深入发展,泗南江镇西岐村、孟弄乡富东村和团田镇绿叶村,2018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38万元。同时,联珠镇勐簸、那哈乡勐嘎、泗南江镇西岐、迷帝普洱茶庄园分别入选云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名录、云南旅游古村落创建名录、云南旅游扶贫村创建名录及云南现代旅游农业庄园创建名录。2018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557.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收入49.33亿元,同比增长31%。

如何把文化扶贫工作做得更加大气、精准,既要有硬功,也要用巧劲。墨江通过创新文化扶贫新模式,做到了让群众既吃上“文化饭”,又吃上“经济饭”,真正实现了“文化+扶贫”的互利双赢。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威远江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下一篇: 普洱市集中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暨城...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