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城县:兴边富民促发展守土固边创和谐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20/12/21 11:11:18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云燕)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接壤,国境线长183公里。全县35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哈尼、彝、傣、瑶、拉祜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6%。

自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以来,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20年兴边富民行动,江城县各族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心向党,突出“共促民族团结进步、同护边疆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兴边富民工程已成为江城县树立大国形象的国门工程、守土强基的固边工程、深受拥戴的民心工程、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和精准扶贫的示范工程。如今的江城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的大好局面。

党建引领聚合力

20年兴边富民行动,江城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边境治理合力,县委、县政府在各个时期均成立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打好“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先锋戍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和谐安边”组合拳,扎实推进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不断完善,各类破坏活动及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防范和打击,各民族间呈现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在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中,江城县既注重解决沿边各族群众物质方面的问题,也注重解决思想方面的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层面同时发力,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20年来,通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保护与发展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举办“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和民族服饰展演等民族文化活动,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实施边境线“国旗工程”,在沿边地区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在沿边地区打造一批广场、村寨,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强基固边兴边疆

多年来,江城县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边境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利用国家和省、市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强力推进边境地区道路交通、水电能源、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在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江城县围绕“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开放、固边境”六大任务,结合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守边固边强边等工作,以4个沿边乡(镇)29个行政村为重点,兼顾1个沿边农场,实施了沿边特色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公共服务提升、开发活边和稳边固边等6大任务、38项工程项目。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县已落实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3.1亿元,其中,沿边特色城镇建设工程36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92604万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工程12430.45万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工程8395.44万元、稳边固边建设工程14269.26万元、其他196.32万元,涉及地区基本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

边境地区的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全面强化,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更加健全,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乡乡通等级沥青(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100%;用电问题全面解决,光纤网络通达全部行政村,4G网络、广播电视全覆盖;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而且吸引了产业资本的流入,促进了边境地区农产品的流通,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边境地区居民收入,各族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关怀。

富民安边惠民生

20年兴边富民行动,江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促进边民安心守边固边。沿边各族群众收入持续增加,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得到全面保障,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度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城县传统农林产业、边贸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跨境和边境旅游等一批惠及边境地区群众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实现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100%。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保障了江城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如今,越来越多的便民、惠民、富民的政策项目落实落地到边疆基层,惠及到各族群众。支持边境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感和获得感,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民生安边惠民生、聚民心,各族群众一致称赞兴边富民工程是党和国家的“民心工程”“国门工程”“德政工程”。

扩大开放促发展

江城县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层次,用好用活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以节为媒、扩大开放,始终把口岸经济、沿边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开放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推动江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极大地加速了中、老、越三国经贸、文化、体育、旅游、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一组组数据诠释了江城对外开放贸易互通的前进历程,一个个深化对外贸易交流合作的发展成果描绘着江城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多彩画卷。近年来,江城县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充分发挥与老挝、越南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文缘相融的优势,主动与老挝、越南周边国家的边境省份开展交往合作,借助各项双边合作机制,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开展中老、中越边境地区缔结友好村寨、友好乡(镇)工作。江城县曲水镇与越南勐念县箐头乡、莲上乡缔结为友好乡(镇);江城县康平镇勐康村与老挝约乌县约乌村、江城县勐烈镇牛倮河村与老挝约乌县马犁头村缔结为友好村寨。中老、中越边境地区友好村寨、友好乡(镇)的缔结,有力维护了两国边境和谐稳定,为创建友好、和谐、发展、繁荣的边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边富民显成效

20年兴边富民行动,江城县始终围绕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不动摇,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更好地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人工造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有序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逐步完善,生态安全屏障牢固建立。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江城县兴边富民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展示了国门形象。通过建设一批展示国门形象的宜居宜业、民族团结进步的小康示范村、提升改造重点村、民族特色村,建成了一条亮丽的国门风景线。

促进了守边固边。沿边各族人民有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产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也是多年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具体体现,边境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兴边富民工程惠及所有边民,既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又促进了边疆与内地、各民族间的和谐发展,沿边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解决了一批重大民生问题。突出边民直接受益、普遍受益,重点解决对区域性发展重大项目覆盖不到,而群众生产生活中又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补齐了沿边地区发展的短板,解决了重大民生问题。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新时代,江城县各族干部群众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入实施好兴边富民工程,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边境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家乡建设好,把边疆守护好。

坚果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王承吉 摄 )

江城县康平镇干田团墩易地扶贫搬 迁点新貌 。 (本报记者王承吉 摄 )

边民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本报记者 梁荔 摄)

江城县城全景。(本报记者 王承吉 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让乡村更... 下一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边境佤寨...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