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发布微博普洱发布抖音号普洱市志愿者公众号直播频道普洱日报数字报

时政 党建 社会 产经 文化 民族 视觉 专题 精读 热点 时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喜看稻菽千重浪——景东彝族自治县粮食生产发展纪实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  时间:2019/11/4 11:15:25  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美莲/文 李世华/图)金秋季节,景东广袤农村到处都是成熟的景色:沉甸甸的瓜果挂满枝头;饱满的玉米棒子昂着脑袋;金黄的稻穗在田野起舞……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在弹奏着丰收的喜悦。

田野稻子翻金浪

2019年8月29日,是大街镇大街村文东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鲁廷刚收获稻谷的日子。鲁廷刚看着收割机收下来饱满的谷粒说:“今年我家种植‘内5优’和‘宜香2115’新品种稻谷2.5亩,收个2000公斤没问题!”当问及稻谷收割后种植什么作物时,一直在丈夫身旁默默忙碌的妻子插了一句:“当然是像往年一样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收入有2万多元。就是这块田,不仅保证了我家6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是家庭开支的主要经济来源呢。”

稻谷是景东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技术要求高,水利条件差,多数稻田系“关水田”和“雷响田”,“种一撇坡,收一箩箩”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为彻底改变水稻生产现状,景东县在改进水稻耕作方法和品种引进上下足功夫。20世纪60至80年代,县农业部门从江西、临沧等地引入南特号、勐先大白谷、广农矮、72-5等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改栽“花秧”为“行秧”,保证了基本苗数,谷粒饱满,产量有所提高。1984年,杂交水稻面积发展到13700亩,平均亩产505公斤,水稻产量有了突破性增长。1990年,水稻面积依然保持在15万亩左右,亩产提高到313公斤,总产增加到4665万公斤。与此同时,提高复种指数,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三熟”制。锦屏镇实行“稻—秋大豆—小麦或冬马铃薯”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为提高,粮豆产量成倍增长,为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中央财政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景东县1000亩优质米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景东,开启了水稻种植技术的新纪元。这个以先进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为支撑,增加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集中育秧、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湿直播、科学灌水、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抓好高产栽培、高产攻关、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县水稻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整体提升产业素质和效益为目的项目在文井镇丙必、山心两个村5个村民小组68户农户中实施,完成优质稻栽培1000亩,平均单产552.1公斤。

“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种10多亩田也不累!”大街镇大街村树林小组种粮大户李学兵站在金黄的田野,满脸笑意。他说,如今,我们农民种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栽秧不愁,水稻直播节省人力物力,让栽培过程简单化;收割不愁,收割机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销售不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由景东强生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按出槽谷每公斤2元进行收购……

田野稻子翻金浪。从传统耕种到农机作业,从供应短缺到自给有余,景东县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水稻,把广袤田野变成稻谷飘香的“米粮仓”。2019年,全县种植水稻9.95万亩,稻谷产量5.07万吨,实现收入11661万元。

山地玉米挺金棒

金秋8月,走进曼等乡,目之所及,“九山一面坡”都是亭亭玉立的玉米林子、硕大结实的玉米棒子。

胜岩村胜岩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永文欣喜地说:“2018年我家种植玉米26亩,产量1.21万公斤,卖玉米1420公斤、卖猪13头、鸡55只,实现收入3.2万元,全家5人,人均收入6400元。今年虽然前期干旱,推迟了玉米播种期,但是玉米长势好,产量应该不低于1.2万公斤……”

玉米适应性较强,无论坝区、山区均可种植。2018年,景东县种植玉米249760亩,产量84576吨,面积、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第一位。

20世纪50年代,景东县的玉米品种仅有白玉米和黄玉米两个本地当家品种。60年代后,先后引进“金皇后”“墨白1号”“京杂6号”等玉米良种,并改进耕作方式,改进播种模式,提高了玉米产量,全县玉米总产量曾突破4000万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玉米大面积平衡增产,2016年,市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安排在曼等乡2250户农户中实施,实际完成玉米种植面积10012亩。经县农业部门测产,测得理论亩产631.7公斤,实收平均亩产 605.1公斤。2019年,全县播种玉米26.46万亩,产量8.86万吨,实现产值22590万元。

林间小麦抽金穗

核桃浓绿、麦穗金黄是盛夏的一道风景。景东县山区农民充分利用核桃林下空地种植小麦,成为立体农业的一大特色。龙街乡多依树村杨家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学良在核桃林下种植小麦4.5亩,总产910公斤。正在收割小麦的杨学良边擦额上的汗珠边说:“我家收获的麦子一部分用来喂猪喂鸡,一部分用来烤酒,两项收入4000元左右。”

小麦是景东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从民国年间的零星种植开始,历经数十年培植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为提高小麦单产,景东县先后引进“南大2419”“欧柔”“36-428”“墨沙”“云麦53”等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分蘖多、丰产性好品质优等特点的“云麦53”在全县推广,并一改过去大块撒播为小墒条播,小麦生长期由135天缩短为110天,彻底改写了一年种植一季水稻为“稻—麦”两熟的历史,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2012年,景东县被列为云南省科技厅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先后投入项目资金92万元,在46个村16392户农户中实施小麦高产创建,创造了小麦平均单产489公斤的历史记录;2016年,在太忠镇实施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0050亩,平均单产250公斤,与项目实施前三年的平均单产156公斤增产94公斤。2018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1.54万亩,总产量1.52万吨,面积与产量成为全市的翘楚。2019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1.22万亩,总产量1.54万吨,实现产值4456万元。

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小麦良种的推广,既推动了景东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加工、养殖等行业的发展,以小麦面粉为原材料的各种保健营养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生产绿色食品面条、糕点、蛋糕等加工企业有87家。景东陶福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拥有生产线2条,年生产“无量之星”小黄饼20吨、“哀牢之星”蔬菜面条50吨,产品销往西双版纳、普洱、昆明、深圳、上海、浙江等地。

一滴汗珠一粒粮。在希望的田野上,景东人用勤劳的双手播种并收获丰硕的果实,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更美好的明天。景东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罗涛说:“景东县将把粮食生产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向乡村产业延伸转变;加大投入,强化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轻农民种粮负担;进一步强化科技措施,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让农民群众依靠粮食基础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机械化收割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 普洱加强中心城区学校食堂管理 下一篇: 青山变金山——景东彝族自治县核...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日报社
普洱新闻网投稿邮箱: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大道11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18 报纸出版许可证:滇第008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2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本站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